2023年,乌鲁木齐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68.29亿元(含兵团,下同),同比下降1.9%,降幅分别较上半年和三季度收窄3.5和5个百分点,较年内最低的1-7月收窄5.4个百分点。
一、三大门类呈现“两降一增”态势
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36.02亿元,下降7.4%,下拉规模以上工业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66.75亿元,增长8.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采矿业实现增加值165.51亿元,下降0.8%。
二、轻工业实现较快增长
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01.54亿元,增长8.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较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增加值766.75亿元,下降3%。
三、小微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624.53亿元,下降1.6%;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29.29亿元,下降15.4%;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01.95亿元,增长17.7%;微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2.52亿元、增长20.4%;小微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
四、国有企业增幅大幅领先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208.68亿元,增长10.7%,股份制企业627.94亿元,下降3.1%;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1.24亿元,下降31%。从资本构成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704.83亿元,增长1.2%,占全部工业比例由同期77.6%上升至81.2%。
五、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速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专精特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24.5%、15.5%,电梯、空调设备、纺织专用设备、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产量增长79.1%、3.3倍、87.6%;食品、医药、汽车制造业等高附加值行业分别增长20.9%、27.6%、62.1%,食品添加剂、化学药品原药、汽车产量增长14.4%、37.4%、47.9%。
2023年
|
产值增长(%)
|
装备制造业
|
3.6
|
高技术制造业
|
24.5
|
专精特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
15.5
|
食品行业
|
20.9
|
医药行业
|
27.6
|
汽车制造业
|
62.1
|
工业企业效益逐渐好转,1-12月,乌鲁木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47亿元,下降8.6%,降幅分别较上半年和三季度收窄6.1和3.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4.94亿元,下降38.1%,较上半年和三季度分别收窄23.2和3.5个百分点;内外循环、产销衔接稳定通畅,2023年产销率101%,出口交货值增长25.1%。
六、近七成行业实现增长
乌鲁木齐市35个工业行业中,24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为68.6%。从重点行业看:电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4个行业分别增长8.7%、16.3%、20.9%、22.3%,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
煤炭开采、燃气供应、医药、橡胶制品、饮料、金属制品、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废弃资源利用等行业亦增势良好,2023年增速均在2位数以上,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幅达到62.1%,9个行业合计拉动乌鲁木齐市增长1.6个百分点。下降的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降幅达到33.7%,下拉乌鲁木齐市4.3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开采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4个行业分别下降8.5%、6.7%、2.6%、17.6%,合计下拉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
2023年乌鲁木齐市行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数据源自乌鲁木齐市统计局、贝哲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