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鼎股份持续推进“光电交融,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0.7亿元到1亿元

一、主要业务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光棒、光纤、光缆等网络基础通信产品,延伸至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光网络集成系统等全产业链。传统电线电缆业务稳健经营,产品品类持续丰富。

2023上半年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二、主营业务分析

2023年由于运营商订单实际落地比预期推迟,导致光通信板块收入及利润不及预期,对联营企业武汉永鼎光通科技有限公司其他应收款计提信用减值,减少利润约0.4亿元,联营企业上海东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受行业影响利润减少,导致归属于本公司的投资收益减少约0.4亿元。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0.7亿元到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0.18亿元到0.36亿元。

单位:亿元

科目 2023年预测 2022同期 同比变动(%)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0.70-1.00 2.26 -56到-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0.18-0.36 0.73 -51到-75

注:以上2023年年度预告数据仅为初步核算数据,具体准确的财务数据以公司披露的经审计后的2023年年度报告为准。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以创新为主线,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公司被评为“中国光通信最具综合竞争力企业10强”“中国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中国光通信市场最佳客户服务奖银奖”。作为光通信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公司连续十七年被评为中国光通信和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同时,公司入围“2023苏州民营企业创新100强”。公司携手南京师范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将按照“面向未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人才、专家和技术等优势,重点开展面向行业内工业企业产品技术服务,构建产业单位与高校紧密联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双方创新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推进各项合作事项的顺利开展。

2、顺应国家战略大势,抢抓发展机遇,贴合“十四五”产业规划

公司积极顺应国家政策指引,紧密贴合大环境下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光通信和电力传输两大产业,光通信产业主营“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光棒、光纤、光缆”、“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电力传输产业主营电力工程总承包、汽车线束、超导、电缆、特缆。两大产业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公司的业务紧跟国家政策,与“互联网+”、“5G”、“数字中国”、“新能源”、“新基建”、“一带一路”、“中孟缅印经济走廊”、“车联网”、“绿色消费”、“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东数西算”等时下产业规划息息相关。公司紧跟国家产业政策,为旗下各产业板块的业务拓展在“十四五”产业规划期间提供了有力保证

3、光电产业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

公司的主营业务涵盖了线缆制造、通信器件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并向大数据产业进一步迈进,延伸了光通信产业布局。公司也从单一通信线缆制造向产业更高端延伸,同时覆盖到通信全产业,成为集成型、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公司已做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战略布局和优化升级,将持续推进“光电交融,协同发展”的战略理念。光通信产业的电线电缆制造对汽车线束、海外工程降本提质、扩大市场规模起到了支撑作用,电力传输板块的汽车线束对光通信产业的电线电缆应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海外工程亦可以带动线缆产品出口,超导产业为线缆行业的前瞻性发展、先进产品的率先布局提供了引领性的方向。各产业板块齐头并进,协同效应愈加明显。

4、全球化、高端化、共赢的战略思维

公司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及采购模式灵活组织生产经营,拥有强大市场和销售队伍。在国内通信产品市场,公司有二十多年的市场基础,特别是在运营商市场深耕多年,市场基础扎实,国内办事处除西藏以外实现了全覆盖。公司继续深耕海外市场,联合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联合布局海外供应链,铺设全球网络,整合全球资源。在不断满足客户综合需求的过程中,与伙伴共赢。公司海外电力工程板块定位东南亚和东非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生市场,把“工程总承包”不断创新升级至“总承包+政府双优”的业务模式

5、产研结合,“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和研发体系日趋完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成果丰硕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公司汇聚了大批优秀创新人才。近年来公司的新型电气先进技术研究院加大了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研发团队的研究范围也从原来单一的通信线缆产品研发扩大到了光棒光纤、通信设备、有源无源光电器件、通信软件、新能源汽车线束产品及超导材料、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应用等设计研发。利用学校研究和教学等优势资源,公司正开展5G相关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抢占“5G新基建”产业竞争制高点。公司重视与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近年来与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签订技术委托开发合同,依托高校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进行光芯片与模块等新产品的研发、现有技术再创新、高端产业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工作。

6、信息集成,着力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公司继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开展光棒公司MES(制造执行)系统、成品仓智能仓储建设、工厂能源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推动整个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打造“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绿色化”生态工厂,全面提高企业整体智能制造水平和市场综合竞争力

数据源自:贝哲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商务联系

超越挑战,未来可行

我们提供更专业明智的市场报告,让您的商务决策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