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空港三大生产指标同比增长显著:202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

一、主要业务

元翔(厦门)国际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经营业务主要分为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航空性业务指与飞机、旅客及货物服务直接关联的基础性业务,包括航空业务收入、货站货服收入、地勤业务收入等;其余类似延伸的商业、办公室租赁、值机柜台出租、停车场业务等都属于非航空性业务。

近年来元翔(厦门)国际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情况(亿元)

二、运输生产情况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我国民航业持续复苏向好。2023年上半年,一方面受益于我国民航业整体复苏,厦门空港三大生产指标同比增长显著,1-6月共完成飞机运输起降8.6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143.1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4.19万吨,同比增长91.09%、157.10%、4.81%。

项目 飞机起降(架次) 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12月 同比增长(%) 12月 同比增长(%)
总计 14857 94.59 203.67 156.19
境内航线 12584 87.35 175.89 139.48
境外航线 2110 201.86 27.79 359
-国际航线 1573 361.29 21.58 522.84
-地区航线 537 50 6.21 139.81

注:上述运输生产数据源自元翔(厦门)国际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统计,仅供投资者参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海西龙头机场,区域性航空枢纽

厦门在地理区位、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合作、对台交流合作等方面具备巨大优势,正在从更高层面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经济开放格局。厦门机场地处厦漳泉地区,覆盖区域GDP总量超过福建省总量60%,发挥厦门作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的作用,通过机场腹地拓展,辐射闽西南区域,为区域发展赋能,同时深化“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成为串联海陆空的“空中丝绸之路”重要支点;厦门机场航线网络布局完善,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航线最丰富、中转最便捷的区域性航空枢纽;目前厦门机场已形成覆盖中国大陆各主要城市及港、澳、台地区,连接东南亚、东北亚,通达欧、美、澳三大洲的航线网络,与境内外127个城市通航,已开通173条航线,其中境内航线146条、国际地区航线27条,成为厦门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2、卓越的精益管理能力

厦门机场诞生于改革,与厦门经济特区比翼齐飞,是国内第一个下放地方经营的机场,是国内最早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机场之一。公司始终坚持精益管理理念,优化流程完善制度,挖掘机场运营数据背后的业务市场逻辑。公司多年来在基建投资、设备购置、运维支出、财务策略等方面都开展了诸多的精益化管控实践。凭借卓越的精益管理体系以及高水平管理能力,厦门机场自1996年上市以来,始终保持持续盈利,是民航业内的经营标杆企业。

3、持续稳定的安全保障能力

安全是支撑空港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厦门空港长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理念,实施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近年来,公司又进一步强化系统安全管理观念,深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和丰富“三级质控”安全监管手段,强化安全运行核心风险管控,持续提高安全管理体系的成熟度和安全管理效能,倡导积极健康的安全文化,确保了厦门机场持续安全平稳运行。

4、颇具特色的人文机场体验

厦门机场围绕人文机场建设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打造主题鲜明、价值彰显、体验友善的最具闽台海洋文化体验价值的人文典范机场”为目标,提炼了以闽台文化为核心的T3“闽里闽外”、海洋文化为核心的T4“东情西韵”两条主题文化主线,全面推进人文机场战略实施。厦门机场秉承“提升客户体验价值,打造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思路,以创造差异化体验价值为目标,多次获得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服务质量优秀奖”以及“旅客满意优秀奖”,获得由国际航协IATA评定的“白金机场”认证,连续9次蝉联CAPSE航空服务奖“内地最佳机场奖”

5、高效的运行保障服务

拥有单跑道的厦门机场是行业内运行效率标杆机场,积极推动扩容工作,高峰时刻容量由32架次/时继续提升至36架次/时,为目前国内单跑道机场的天花板。同时,公司始终将“提升旅客出行效率”作为厦门机场的核心运行指标,着力聚焦“晚到旅客”出行的痛点,主动作为,多举措推动“缩短航班截载时间”工作,以缩短航班截载时间为蓝本的“一路畅行”全链条式服务项目获得2023年第六届CAPSE服务创新奖。2023年4月,中国民航局发布“关于2022年四季度全国千万级机场航班截载时间情况的通报”,二千万至四千万级机场中,厦门机场的航班实际截载时间最短,位列同量级机场第一

数据源自:贝哲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商务联系

超越挑战,未来可行

我们提供更专业明智的市场报告,让您的商务决策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