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业务
2023年上半年,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稀有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领先者,加快面向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稳步推进生产经营重点工作。
实现营业收入15.73亿元,同比增长7.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0.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202万元,同比增长41.75%。其他财务数据如下:
单位:亿元
项目 |
2023上半年 |
2022上半年 |
同比增减 |
营业收入 |
15.73 |
14.67 |
7.20% |
销售费用 |
0.17 |
0.14 |
19.71% |
管理费用 |
0.90 |
0.75 |
20.76% |
财务费用 |
0.20 |
0.25 |
-19.39% |
研发投入 |
0.78 |
0.47 |
67.61% |
二、稳步推进生产经营重点工作
1、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航空航天及高端民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其中,航空航天等高端钛合金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9%,锆材收入同比增长72%。公司上半年新签合同同比增长35%。此外,EB炉产能进一步释放,月产量达到150吨。
2、持续推动干部及人才队伍建设
上半年对32个岗位进行了职务职级调整。新提拔18人,其中博硕士 15人(硕士9人、博士6人)。工作重点由“引”转为“留”和“育”,持续推进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又将197名研发人员纳入体系,推行业绩为导向的薪酬激励,实行市场化的薪酬制度。
3、持续加强创新研发工作
共计投入研发费用7800万元,获得国家、省、市科技经费支持2599万元,承担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30项,授权专利35项。与此同时,持续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钛合金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层状金属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积极作用,上半年运行课题91项,其中新开课题46项。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由重点科研院所转制设立并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依托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相关领域50多年雄厚的科研实力,累计承担了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5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累计12亿余元;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29个技术创新平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授权专利469项,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63项;国家、省部级各类奖励86项。
且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提升了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核电用控制棒、钛合金中厚板、宽幅钛合金薄板、化工锆板、钛/钢复合板、大口径薄壁管等系列产品继续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
此外,公司还有国内唯一的核级银合金控制棒生产线、国内先进的宽幅钨钼板材轧制生产线等。并已形成了从熔炼、锻造、轧制、复合材料、管道管件到精密加工制造的较完整的加工制造产业链。
四、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及对策
公司是稀有金属材料加工企业,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做好原材料市场价格的跟踪和预判,不断研判原材料价格趋势,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原材料的库存水平;与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形成紧密的产业合作与协作关系;此外,公司得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实现从材料加工供应向关键部件和关键装备转型,降低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
数据源自:贝哲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我们提供更专业明智的市场报告,让您的商务决策锦上添花。
400-166-9286
181-6370-6525
贝哲斯客服